您的位置:首页 > 篮球新闻 > 保护好张子宇,别再重演姚明“巨人折翼”的遗憾

保护好张子宇,别再重演姚明“巨人折翼”的遗憾



昨晚的女篮亚洲杯小组赛,中国队以91比69击退韩国,“18岁、身高2米26、体重300斤”的张子宇替补出场区区14分钟便轰下8投8中、外加两罚全中的18分——她举臂即框,队友甚至形容她“像多装了一只篮筐”。然而赛后笔者在评论区中看到最多的留言,却是“担心她被弄伤”,而这也并非杞人忧天——韩国队已在包夹中“不计后果”,可以预见欧美队伍未来必将进一步提升对抗强度,伤病隐患随之而来。


2025年7月15日 中国队球员张子宇(左)在比赛中上篮。 当日,在深圳举行的2025国际篮联女篮亚洲杯小组赛中,中国队对阵韩国队。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

超常身高与高体重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姚明曾以同样2米26的身高撬开NBA大门,却也因伤病而早早离场。当年姚明征战NBA时连续多个赛季几乎全勤,比赛负荷极高,加之国家队重任在肩,王导致左脚多次应力性骨折,医生曾统计他足踝一共经历了六次手术,最终在31岁时不得不黯然退役。“姚之痛”至今历历在目,球迷对张子宇的担忧,更像一种集体记忆的回声。

国家队教练组显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。在此前热身赛中,教练组已安排张子宇选择性轮休,本届亚洲杯也严格控制她的登场时间。主教练宫鲁鸣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:“培养张子宇是一项系统工程,不能拔苗助长,更不能冒险而为。”所谓系统工程,就是要以整个运动生命为坐标,而非一场球、一届赛事。张子宇的成长曲线,应当被放在运动医学评估和负荷监控的闭环里,长期、系统地加以保护和引导。

国际运动医学领域已有成熟经验值得中国女篮借鉴。一项历时12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,针对髋部力量进行干预训练,可使女篮运动员前交叉韧带(ACL)受伤风险下降近四成。对于张子宇这样的大体重、长杠杆运动员来说,加强下肢稳定、核心控制与步态优化,比单纯的技术训练更能延长运动生涯。近年来,中国女篮建立了集体科研保障团队,未来应进一步为张子宇引入骨密度监测、足弓受力扫描及科学的负荷预警机制,让“第二篮筐”在训练场就能得到精准保护。


2025年7月15日,中国队球员张子宇(右一)与队友杨舒予(右三)在比赛中庆祝得分。 当日,在深圳举行的2025国际篮联女篮亚洲杯小组赛中,中国队对阵韩国队。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

当然,保护并非把她隔绝在温室里——她仍要在高强度对抗中学会“如何被犯规”与“如何安全落地”。进攻端应避免长期背身硬扛,防守端应减少无谓扑抢。这些细节能有效降低伤病概率。此外,球队应在技战术上设计更多高低位策应与延迟掩护,分散篮下冲撞的压力。每一次进攻若都让她“原地硬吃”,无异于将风险翻倍。

中国女篮过去十年每个周期都有明星中锋,真正决定天花板的,从来不是天赋,而是如何把天赋留在场上足够久。18岁的张子宇已穿上国家队战袍,她职业生涯的下一个“里程碑”不应只是单场20+10,而是五年、十年后依旧健康地站在大赛赛场。唯有如此,昨晚那位“第二篮筐”才不会重演“巨人折翼”的老故事,才能成为中国篮球真正意义上的未来资产。

原标题:《保护好张子宇,别再重演姚明“巨人折翼”的遗憾》

栏目主编:陈华 题图来源:新华社

来源:作者:解放日报 姚勤毅

标签: 姚明 张子宇 亚洲杯 宫鲁鸣 中国女篮 中国篮球名人堂